公元前381年,楚悼公去世,在他的葬礼上,一群不满吴起的贵族突然箭如雨下,直指吴起。身处危急之际658金融网,吴起反应迅速,飞快地奔入灵堂,伏在楚悼公的尸体上。那些人依然无情地射出箭矢,吴起和楚悼公共同成了刺猬。根据《吕氏春秋》的记载,临终之际,吴起强忍剧痛,大声喊道:“有人用箭射击大王的遗体!”随即,他忍不住大笑三声,气绝身亡。
一个生于乱世,战场上纵横驰骋、智勇双全的英雄,就这样匆匆告别了他的世界。吴起,卫国左氏(今山东曹县北)人,出生于公元前440年。家境富裕、身份尊贵的他,在年轻时却为了谋得一官半职,抛尽了家财,甚至为此遭到了周围人的嘲笑。愤怒之下,吴起杀了人,随后逃亡至鲁国。在离开家乡前,吴起曾向母亲立下誓言:“若不能成为卿相,绝不回家见您。”
到鲁国后,吴起拜孔门弟子曾申为师,潜心学习儒学和兵法。然而,不久后母亲去世,曾申劝他回家奔丧,但吴起毅然拒绝:“我要遵守对母亲的承诺,绝不回卫国。”这让曾申愤怒不已,将他逐出师门。
展开剩余81%公元前403年,齐国进攻鲁国,鲁穆公得知吴起之名后,决定任命他为大将军。然而,随即有消息传来,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,担心吴起会为齐国效力。吴起得知后,毫不犹豫,割下妻子的头颅,向鲁穆公表示忠诚。鲁穆公这下放心,任命吴起为大将军,带兵出征,结果大败齐军,取得辉煌胜利。
然而,吴起的成功招来了鲁国一些小人的嫉妒。他们向鲁穆公进言,称吴起性格冷酷、品行不端,曾杀妻且不归家奔丧。随着这些言论的影响,鲁穆公对吴起渐生疑虑,并逐渐冷落了他。吴起意识到局势不妙,决定逃离鲁国,转投魏国。
魏国在战国时期的雄心壮志给了吴起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。魏文侯听说吴起的到来,欣然接纳。但有传言说吴起品行不端,魏文侯犹豫了。李克向魏文侯建议:“吴起或许有些缺点,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无可挑剔,恐怕连齐国的司马穰苴都难以匹敌。”魏文侯听取了李克的意见,任命吴起为大将军,掌握魏国军政大权。
吴起在魏国,组建了魏武卒,这是战国时期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,开启了士兵职业化的先河。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,吴起迅速征服了秦国的五座城池658金融网,扩展了魏国的疆土。
然而,随着魏文侯的去世,新国君魏武侯却开始对吴起心生疑虑。魏武侯担心吴起才华出众,威胁到自己的权力。尽管吴起在战争中屡屡立下赫赫战功,魏武侯依然没有任命他为相国,反而选择了田文。吴起感到委屈,找田文比功,田文承认自己远不如吴起,但直言:“魏武侯担心你威胁到他的位置。”这一番话点醒了吴起,他意识到魏武侯的心思,便决定继续默默为魏国效力。
然而,吴起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逆转。公元前387年,田文去世,吴起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升任相国,但魏武侯又一次绕过他,任命了自己的女婿公叔痤。吴起感到心灰意冷,却依然忠诚地为魏国效力。
魏武侯的猜忌最终让吴起失去了对魏国的信任,公叔痤设计使吴起陷入了宫廷阴谋中。公叔痤建议将公主嫁给吴起,以此试探吴起的忠诚。吴起拒绝了这项提议,魏武侯因此怀疑吴起心怀叛意。随后的谣言说吴起与秦国有暗通,魏武侯因此决定将吴起除掉。
公元前387年冬,吴起得知自己即将遭遇不幸,匆匆收拾行李逃往楚国。楚悼王得知吴起来投,视其为难得的良将,亲自迎接他。吴起到楚国后,迅速掌握军政大权,成为楚国令尹,开始进行改革。
然而,楚国内部的腐化与贵族的巨大权力使得改革充满了挑战。吴起制定了三大改革措施:精简政府机构、削减贵族的俸禄并打破世袭制;迁移旧贵族至贫瘠地区并鼓励耕作;训练士卒,扩充军备。改革初期遭遇了贵族的强烈反抗,但吴起凭借楚悼王的支持,依旧推行得如火如荼。
改革开始见效,楚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吴起率领楚军征伐四方,不仅扩展了楚国的疆土,还在公元前382年,成功帮助赵国击败魏国。吴起采用了“围魏救赵”的战术,率领楚军深入魏国腹地,最终大败魏军。
但命运似乎总是在戏弄吴起。正当他准备攻克魏国重要城市时,楚悼王突然去世,吴起不得不撤军回国。楚国的变革势头因悼王之死戛然而止,魏国也因此暂时脱离了危险。
然而,吴起的命运依旧没有得到好转。楚国的贵族们因其改革受到了重创,心中积压了大量怨恨。当楚悼王死后,这些贵族终于找到了复仇的机会。趁着吴起参加葬礼之际,他们突然发难,用箭矢射向吴起。吴起在临终之际仍强忍伤痛,大声呼喊着:“有人射大王的尸体!”但这些贵族无所畏惧,将箭矢射向灵堂,最终吴起与楚悼王共同死于箭雨之下。
楚肃王继位后,为了平息贵族的愤怒,采取了报复行动,屠杀了70多名与吴起变法有敌对关系的贵族,并按照楚国法律灭了他们的九族。然而,这并未能为楚国带来持久的安定,反而加速了楚国的衰败。
吴起虽然因改革而备受争议,但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华始终没有人质疑。他的《吴子》与《孙子兵书》并列为兵家必读之作,成为后世军事家的重要指南。吴起的死,也使得楚国永远失去了这个英雄的光辉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